(留学到底值不值?回国找工作难不难?海归就业,几家欢乐几家愁)
“留学开头难,中间难,结果更难。早知这样,当初何必要留学呢?”,一个过来人这么说。
许多同学在Master毕业后长舒一口气,感叹着多年的求学生涯终于告一段落,想着凭借自己的“海归+硕士”身份,一定能斩获一批优质Offer。
殊不知,教育高投资和价值高回报难,“高不成低不就”成为海归硕士找工作时最大的困境。
宋静今年28岁,是个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
她上高中的时候,两三千家韩资企业在青岛投资设厂。“当时学韩语专业的特别好找工作”,小宋说。
2010年高中毕业的她,舍弃了青岛某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奔赴韩国一所大学,就读韩语专业。
2014年本科毕业,她感觉这张留学毕业证含金量太低,直接攻读了硕士学位,专门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好让自己在管理岗位更有竞争力。
2017年,小宋满怀憧憬地毕业回国后,“海归+硕士”的身份光环没能让现实扭转,大量出口加工型的韩资企业开始大幅裁员,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
最惨的一次,她和一群本科生一起投简历,对方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社会培训机构。招聘负责人对她的海归经历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一脸漠然地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韩语老师,底薪1600元,其余靠招生提成。
最后,通过父母的关系,她在一个亲戚开的外贸公司先试用。可没想到转正后,实际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预期远不成正比,月薪到手4000元。算算自己7年耗费近100万学杂费,还有接近30万是借的亲戚朋友的,到现在还没有还上,她觉得很对不起父母。
“奔波于两点一线,挤着地铁上下班,领着几千块的薪水,晚上摆个地摊挣点外快还债,我和同龄人没什么差别。”小宋自嘲着自己的工作现状。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由2007年的4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1.9万人次。
海归学历分布中,硕士研究生最多,占81.1%;其次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为12.5%;再次为本科及专科学历,占比为6.4%。高学历留学生已经占据了海归主流。
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一回国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一边是国内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不断刷新着“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一边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岗位需求逐渐下滑,使得越来越多留学生加入“慢就业族”。
25岁的留英硕士林海峰掰着手指数了数,苦笑道:“参加了4次面试和2次笔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位小伙伴说,自己认认真真在英国读了一年硕士,但是当他去单位应聘时,HR却抛出了一连串令人心塞的问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多时间?”“一年多时间真的能毕业吗?”“你怕不是读了一个假的硕士吧!”......
回国几个月,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不断刷新邮箱和生怕错过每一个陌生来电,好不容易给自己的学历镶上的金边,正在一天天被现实剥去光环。
除此之外,还有“杭州女孩澳洲留学6年花费200万,硕士毕业回国工作底薪2000元”、“留美8年花费400万,硕士毕业回国工作难找”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胜枚举......
如今,小林已经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两年。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愿主动提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也不愿被别人这样介绍。
国内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秋招”和“春招”。“秋招”通常在每年的9月到11月,“春招”则在每年的3月到4月。
对于国内的大学生而言,在这两次招聘季结束后,大部分需要求职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并在6月底毕业后入职。
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错过校园招聘也是非常致命的劣势。
对于一些留学英国、澳大利亚的学生来说,正值秋招的11月前后是举行毕业典礼、拿到学位证的时期,这就无法避免地和很多企业的秋招“擦肩而过”,即使赶上了,也要等到第二年的7月才能入职。
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来说,毕业典礼通常在5月到6月举行,如果不能提前回国,毕业时大多数公司校园招聘的岗位早已被国内毕业生瓜分完毕。
如果提前一年做准备,不少留学生面临的情况则是:刚开学一个月,如果要回国参加招聘面试等环节,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漫长的招聘过程,留学生接受信息始终慢人一拍,处于“服务区”之外,甚至连亲身面试也做不到。
与此同时,“应届生”的身份也让留学生感到迷茫。由于不同国家的毕业时间不一样,对海归应届毕业生来说,有的直到办理留用手续时,仍没有拿到毕业证。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在校招时认为海归不属于应届生。
普通企业更喜欢低成本和务实的本科生,而名企核心岗位及高校的招聘岗位倾向于博士生及以上,对硕士生的需求则很少。
殊不知留学和海归的目的也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反观那些能够拿到高职高薪的人,往往是拥有名校博士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才。
但是,很多海归硕士项目不超过两年,要保证高GPA,还要做项目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多了一个劣势。
而且海归的能力参差不齐,除了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
之前曾爆出国内HR筛选留学生的鄙视链:985>北美>英国>澳洲,可以说引起留学生们的普遍不适。
HR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在优越的国内环境、众多的政策利好以及归乡心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就业。未来,这一群体将可能更加庞大,也会更加年轻化。
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海归,他却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国内求职机会。
但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虽然海归的竞争优势相比内地求职者而言不再如从前明显,但他们依然可以展现出自己优秀的跨国沟通能力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清劣势并最大可能地转化为优势,在激烈的就业大战中获胜。
正如,电影《霍比特人》里所言,“家园已在身后,世界尽在眼前……当你回来时,你从此与众不同”。
留学亦是如此,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不应当只用价格来衡量。它能够赋予你的,除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前所未有的体验,还有未来无限的可能。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