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左边习近平右边总书记先后两次组织外国专家座谈会,从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以及改革开放事业深入推进等高度,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意义地位、方针原则及工作方向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引进海外人才主要以重大活动为抓手、以优惠政策为手段、以政府为主体、以柔性引进为主要方式,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也存在較多问题和障碍,亟待解决和克服。
一、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引进海外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在海外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主管部门多缺乏统筹牵头部门。由于该工作涉及人事、教育、外事、侨务等多个部门,各项政策碎片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人才引进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海外人才引进主要靠政府部门,缺少市场上人才供需信息的反馈机制,难以做到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企业主要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国际猎头公司尚未得到广泛使用。三是缺乏人才信息共享机制。人才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层次较低,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难以进行有效对接。四是缺乏统一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依然存在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手段不先进的情况,基层部门的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等均有限,无法建立高端人才评价的专家库和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五是海外人才与本地人才关系失衡。对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过分关注和过多倾斜政策,及对本地人才的重视不足,导致双方出现矛盾,关系失衡。
(二)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不够系统和专业
近几年,从中央有关部委到各省市区,虽然都针对引进海外人才推出了很多项目和政策,但是一些部门对海外人才的引进、任用存在临时性和局部性问题,缺乏系统、可操作的中长期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任用过程中也未考虑相应的配套团队。政策出台时间集中、标准雷同、使用方式类似,导致部门、地区、院所、高校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重复引进和支持等问题突出。
(三)引进海外人才“断根”现象严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年轻化趋势明显,“80后”“90后”成为主力军。以深圳市为例,2017年引进留学人员1.8万,35岁以下共1.7万,占94%,其中,21~30岁占75%。此类人员大多是刚毕业、还没有在国外重点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工作过的留学生,此时将其大量引进回国,实际上是提前“透支”人才资源。
(四)引进海外人才的平台不够,渠道单一
近年来,部分地区和部门虽然组织开展了以学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的引才工作,但总体数量偏少、层次不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人才中介机构等组织参与度不够,未充分发挥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的作用,引才效果总体不佳。此外,在海外人才引进过程中,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常选择在互联网或者人才市场中发布招聘信息之后被动等待的人才招聘形式,很少主动到国外各大高校进行实地宣讲、开展专场招聘会等,引进渠道较为单一。
(五)引进海外人才的软环境需不断优化
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端海外人才更重视利于其发展和生活的软环境,包括社会整体开放程度、与国际接轨程度,以及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和生活环境等。近年来,虽然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国际化教育、医疗和国际化社区建设方面仍有待提高。比如,海外人才在我国的居留许可大部分需逐年办理,期限短且次年能否获批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我国长期投资和创新创业。
二、深圳市引进海外人才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深圳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海外引才引智载体不断丰富。截至2018年6月底,深圳持有外国人工作证件(含《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的约1.6万人,港人在深工作人数居全国前列;累计引进留学回国人员超11万,居全国第三;确认“孔雀计划”人才3638人,其中A类202人、B类681人、C类2755人。
(一)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平台
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涵盖高峰论坛、展览洽谈、人才招聘、项目对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专业会议、评选及颁证活动、主宾国与分会场等8大类共18个板块,邀请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专业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和人力机构参与,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8500多人以及各省市人力资源、科技、教育部门和各类引智企业代表9300多人参会,成效显著。
(二)发挥驻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招才引智作用
深圳市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设立驻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通过拓展渠道、内外联动、常态对接,引进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落户深圳,成效显著。通过举办推介会和人才交流活动、收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信息、推荐人才和项目与深圳市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等,成功引进包括“孔雀计划”团队获资助者和“千人计划”获得者在内的62个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在深圳落地。
(三)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搭建海外引才直通车
2016年起连续3年在海外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搭建人才项目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有机结合。今年举办的国际赛围绕深圳市重点发展的互联网、电子科技、生物与生命科技、先进制造、材料与能源等行业领域,通过在海外9个城市举办分站赛、在深圳举办总决赛的模式,成功吸引了来自131个国家的2614个优秀项目报名参赛。本届大赛赴深的114个项目中,90%以上表示愿意落地深圳,43个项目与深圳相关创业园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引进海外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建立定期召开海外人才培养与引进的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海外人才的需求和评估体系,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和人才素质指标体系,及时解决引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工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二是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导引进人才的现状,突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业园区等组织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市场为海外人才的引进和配置提供平台。通过健全人才引进体系、支持人才市场发展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宏观调控。三是建立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集信息储存、沟通联络、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国际化人才数据库,形成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各地各部门进行有效对接。四是明确人才评价标准,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充分发挥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具有本领域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标准。推进同行评议制度建设,使人才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公开。五是鼓励用人单位针对本地人才和海外人才探索建立不同的考评机制和晋升体系,对海外人才给予更高要求,处理好本地人才和海外人才的关系。
(二)研究制定专业系统的海外人才引进发展规划
在国家层面,建议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科技、教育等部门,根据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中对海外人才的需求现状,编制出台海外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我国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行业海外人才需求的重点、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各地区根据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和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本地区海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重点,及时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前沿学科发展的国际化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
(三)积极探索青年人才海外培养计划
鼓勵和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有针对性地到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等从事研究工作,靶向跟踪培养,及早储备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坚持质量导向,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或创业扶持政策,就“海归”人员在国外工作年限、工作经历、技术转化能力等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引导海外留学人员树立长远眼光,有序回国就业创业。
(四)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引才渠道
一是“走出去”建平台,继续大力推进海外创新中心建设,以全球选点建设海外创新中心为手段,汇集全球创新资源,实现从海外团队当地孵化到创新企业引进孵化,再到新兴产业落地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二是“请进来”建平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集聚区、重要基地、创业园区。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差异化发展的方式,积极发展建设,充分发挥其集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的作用。三是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博士后、院士科研工作站以及研究设计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博士后、院士等在促进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探索利用国际化人才的新途径、新渠道、新方式,研究成立跨部门的统一的猎头公司等人才中介机构,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信息咨询和认证服务。
(五)全面优化海外人才工作生活的软环境
一是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培养和引进海外人才。继续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在高校内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国际化的专业设置,吸引外国师资和学生,通过国际化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和国外高校互认学历、互派学生学习。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国际课程,招收外籍人士子女。支持公立医院进行国际化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获得国际认可。设置国际诊疗中心,聘请外语沟通能力强的医师提供诊疗服务。支持和加强国际化社区的建设。三是为来华海外人才在出入境机制、融入机制以及工作平台环境等方面提供完善便利的政策和服务。进一步放宽和简化外籍人才申请人才签证、永久居留等的规定,给予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出入境便利,建立涉外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